煤化工行業廢水、污水,以及固體廢棄物等在處理處置過程中,都會散發出臭氣,雖然濃度較低,但會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公眾對提高環境質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強。我國于1994年實施了《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1993),目前新版的《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征詢意見稿)也出臺,對H2S、NH3、CH4S、C8H8等8種惡臭污染物的排放,做了嚴格的規定。
1工藝概述
煤化工污水中的臭氣沒有濃度特別高的成份,臭氣處理主體處理工藝采用生物降解法,后續輔助光催化方法進行深度凈化。
主體工藝采用生物濾池除臭工藝。其中預處理采用噴淋工藝設計,考慮到惡臭部分氣體的溶解度較小,選擇較長的氣液接觸時間,按經驗值定為10~15s。經預噴淋處理的氣體,惡臭氣體濃度已經較小,總臭氣物質量減少了。因此,生物過濾分解部分的負荷也相對減小,所以在設計時,采用接觸時間與常規設計相比,選擇時間較短的方案,按經驗值定為10s左右。
考慮到收集來的氣體中,有一定比例的小分子烴類、苯、酚、氰類氣體,這部分氣體成份溶解度極小,很難在氣液交換中進入液相,被微生物作為營養物質利用。經生物分解處理后的尾氣,一方面很難溶于水,另一方面,特定功能的生化工程菌,很難在一個不占優勢的混合菌群中長期存在。所以,采用光催化技術產生的強氧化性的羥基自由基(活性基團),對經生物除臭裝置處理后剩余難降解的污染氣體成分(主要成分為烴類),進行一個深度處理。將這部分難生化的污染物質轉化成無害或低害的物質,主要是CO2、H2O,達到達標排放的標準。
2除臭化學反應原理
微生物分解惡臭成分時的反應:
硫化氫:H2S + 2O2 → H2SO4
甲硫醇:2CH3SH + 7O2 → 2H2SO4 + 2CO2 + 2H2O
甲基化硫:(CH3)2S + 5O2 → H2SO4 + 2CO2 + 2H2O 氨:NH3 + 2O2 → NHO3 + H2O
3工藝描述
(1)預處理噴淋:經收集和傳輸的污染氣體首先進入系統的預處理單元,氣體在噴淋箱體混合后由底部進入,與經過循環噴淋水進行充分地接觸,廢氣中的親水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水中,并根據廢氣成分添加酸堿化學藥劑,這一過程可以對其中較少部分的污染物質進行降解。
(2)生物分解:已被加濕但未被處理的氣體與定期噴淋加濕的填料進行充分接觸,被特定微生物群所捕獲消化。對于有機硫及較大分子量、水溶性差的化合物,在此部分進行比較大化地降解。此過程在污染氣體有足夠停留時間的情況下,可實現對憎水性污染物質比較大化地去除。
(3)光催化:有機廢氣氣體(VOC)進入光催化除臭設備后,凈化設備運用羿清環保自主研發的光催化劑,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活性基團,對惡臭氣體進行協同分解氧化反應,使惡臭氣體物質降解化成低分子化合物、H2O和CO2,再通過排風管道排出室外。
(4)工藝要求:持續的循環噴淋在生物濾池過程中,一方面是為對污染氣體飽和性加濕作用,另一方面濾池中大量的加濕液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質,提供了足夠的停留時間,是系統提高去除效果的關鍵環節。當噴領液的pH(設置硫酸調節pH)值和鹽度達到一定程度,需要對噴淋液進行一定量的排放,缺失的噴淋液可以清凈水進行補充。
4運行控制
(1)生物預洗:采用噴淋洗滌吸收,對臭氣進行增濕、除塵、水溶性及酸性廢氣吸收的處理。預洗池有效容積為總容積的10%-15%,接觸時間約為1-~15s,連續洗滌。
(2)生物濾池:以分解吸收H2S和VOC等揮發性廢氣為主。有效容積為總容積的75%~85%,接觸時間約為10s,間歇運行。
(3)溫度控制:大部分脫臭微生物的生存溫度為10℃~50℃,比較佳在35℃左右;在10℃以下生物活性有所下降。
5生物濾池+光催化組合工藝主要特點
(1)工藝設備簡單、操作方便。
(2)系統投資少、運行費用。
(3)不造成二次污染。
(4)可處理含不同組分、性質的混合氣體。
(5)系統預噴淋洗滌、生物過濾和光催化組合工藝的設計,使系統可應對現場破壞性工況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