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污水處理站等廠址并非完全處于城市邊緣,而是越來越靠近居民小區,對污水運輸和處理過程中散發出的臭氣如何處理,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對此,我們將對污水處理生物除臭工藝及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處理廢水時,一般要經過井口、柵井口、泵站集水池、沉砂池、負荷曝氣池、二沉池、生活污泥貯存、機械污泥脫水、熱預處理污泥等處理工段。污水處理工段產生的臭氣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由污水揮發出的臭氣,如排放到下水管道中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中的異味物質和某些可溶性、揮發性有機物。另外一種是新的易揮發、可分解的物質在污水中混合之后產生。
生物除臭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體內酶的催化作用,將臭氣中的物質進行氧化分解,比較終轉變成穩定的無機物,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
它的生產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使惡臭污染物與水接觸;分子或離子,使其溶解在水形成溶液中;前三階段通過微生物吸附,這種吸附使溶液中惡臭物質由水溶液轉移至微生物體內;前三階段是進入微生物細胞的有機物質;在每一細胞內酶的催化作用下,將有機物氧化分解;新的微生物細胞同時代謝產生。這種技術,例如生物濾池,即把臭氣通過專門培養在生物濾池中的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膜來去除臭氣分子。生化脫臭技術應用較多,其它還有生物濾床、植物提取液脫臭、生物滴濾塔等。
與此同時,氣體收集設計要考慮安全性、膜材的使用等問題。由于區域、工藝的不同,臭氣濃度也不同。但由于生物除臭工藝涉及到氣、固、液、液等物質的降解過程,其影響因素比較復雜,現有的相關理論在實際應用中還不夠深入,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科學探討。